跳到主要内容

057

第二章 枭 品

二六一 莲华本生谭

〔菩萨=长者子〕

序分

此本生谭,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诸比丘以华鬘供养阿难陀菩提树所作之谈话。此事于迦陵讹王菩提树供养本生谭(第四七九)中详加记载。此树因为阿难陀上座所植,故称阿难陀菩提树。上座于祇园楼门之处植菩提树,全阎浮提中皆知。

然而,地方所住之比丘数人前来祇园,为“以华鬘供养阿难陀菩提树”,彼等于拜佛翌日,入舍卫城往莲华街,但华鬘不能入手,往阿难陀上座之处告曰:“法友!予等欲以华鬘供养菩提树,前往莲华街,一串华鬘亦未入手。”于是上座云:“诸位法友!予为汝等取得而前往。”于是向莲华街出发,抱来诸多来青莲华,而以此与诸比丘。彼等手持莲华向菩提树施行供养。耳闻此一始末之诸比丘,集于法堂,语上座之德,如花开放:“诸位法友!地方福德微少之比丘,虽往莲华街,但华鬘不能入手,然上座出发前往,则为持来。”适佛来其处问曰:“汝等比丘!今为何语,集于此处?”答曰:“如是如是。”佛云:“汝等比丘!秀语者依善言而得华鬘非自今日始,前生即已如是。”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。

主分

昔日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,菩萨生为长者。市内之某池,莲华开放,一无鼻之男人守池。某日,为波罗奈祭日之时,三人长者,思以华鬘为饰与祭以为乐,皆云:“向此无鼻之男,无中生有予以褒扬,以乞得华鬘。”彼男采割莲华之时,彼等来至池端,立于其傍,其中之一人告彼唱第一之偈:

    恰如毛发与须髯     割而又割再伸延

    如斯尔鼻将再伸     请尔善与我莲华

彼闻言愤慨不与莲华,于是第二之男唱第二之偈:

    恰如秋实种     莳田得伸延

    如斯尔鼻伸     请与我莲华

彼对此亦怒,不与莲华,于是第三之男唱第三之偈:

    彼等两者为冗语     然彼欲汝与莲华

    虽然彼等语不语     此非鼻伸之理由

    尔今依我之请求     我友善与我莲华

莲华池之守者闻此云:“此二人为虚言,君为实言,莲华与君,乃最适当。”取诸多莲华束与彼,然后回返自己莲华之池。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得莲华之长者,即是我。”

二六二 柔软手本生谭

〔菩萨=王〕

序分

此本生谭,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一起恋情之比丘所作之谈话。佛伴此比丘来法堂问曰:“汝真起恋情耶?”答:“是为真实”佛云:“比丘!此等女人任其爱欲突进,不能制止。昔日,诸贤者自己不能制止自身之女,女等于执父之手而立之间,于父不察知时,而纵任爱欲与男一同逃走。”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。

主分

昔日,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,菩萨出生于第一后妃之胎。年长后,于得叉尸罗通诸学术技艺归来,彼于父死后,继承王位,正当治国。彼于王宫之中,扶养其女与甥二人。某日与大臣同坐,彼云:“予死之后,予甥为王,予之女为第一后妃。”而后彼等成年之时,再与大臣同坐,彼云:“予甥可伴他女而来,予女可嫁他之王家,如此予等之亲族增多。”大臣等予以保证。

于是王与甥于他家,禁其前来王宫。然此二人,彼此相恋,王子自思:“有何方策可伴王女外出?”彼思出一种方法,赠贿赂与王女之乳母。乳母云:“究应如何为之为宜?殿下!”“乳母!究有何法,能得伴宫主外出之机会?”“予与宫主言之,可知分晓。”“甚善,甚善,乳母!希如是为之。”彼女即往王女之处:“汝来,宫主,予为汝取头虱。”使王女坐于低凳,彼自坐于高凳,使彼女之头,伏于自己膝上,一面取虱,一面搔王女之头。王女明了:“此非乳母以自身之爪搔我,此为予叔母之子之爪搔我。”王女问:“乳母!汝往王子处而来?”“唯然,宫主!”“彼何所言?”“问予伴宫主外出之手段,宫主!”于是王女曰:“彼如贤明,当可了解。”为唱最初之偈,并云:“乳母!汝记此偈而往告知王子。”

    若有柔软之手时     更有善驯之大象

    暗黑之空雨降时     彼时如欲得成就

乳母记入此偈,即往王子之处。王子问:“乳母!宫主何所言?”乳母云:“他无何言,只送此一偈。”于是唱偈。王子明了其意:“乳母!汝可归去。”于是遣归彼女。王子确实知其意义,准备一柔软手之小僮,又对王所乘吉祥象之看守人施与贿赂,驯象使之勿动,然后等待此时之到来。而于某黑分1之布萨日恰于午夜将过之时,浓厚黑云降雨。“今日即是王女约会之期。”彼乘象载柔手之小僮于象背,指往王宫出发。于面对王宫庭院之广场处之大壁傍系象,于窗之直近处濡雨站立。一方王女,王加护卫,不许寝于他处,使寝于自己小卧榻上。王女判知:“今日王子必来。”虽然就寝,不能入眠:“父王!予欲浴水。”“如此汝往洗浴。”王执彼女之手,伴至窗前。“如此,可以浴矣。”抱女入于窗外某莲池中,而执另一手而立。彼女一面浴水,一面伸手向王子;王子由其手取下装饰之具,换着于小僮之手上,抱彼入于莲池王女之傍。彼女执小僮之手入父王之手中,王执彼手而放彼女之手。彼女更由一方之手取除装饰之具,着换于小僮第二之手上,而后将此手交入父王之手中,与王子一同逃去。王只思为自己之女,水浴终了,使彼少年于寝室中就寝。塞闭门户,封印,置护卫者,然后往自己之卧榻而眠。天明后彼开门户,发现少年,王问:“此为何事?”彼告王,闻谓王子与王女共同逃去。王甚懊悔,王思:“予握手尚不能为女之守护者,如此女人亦非能看守者。”于是唱以下之二偈:

    恰如河水之难满2     柔软之言不满意

    如斯女等堕地狱     贤者知斯远避去

    此等之女有欲情3     或持财宝侍彼人

    洽如火之烧薪木     更加迅速燃彼尽

如斯摩诃萨云:“予甥予仍扶养。”王以非常之荣誉与尊敬以王女与彼,使彼即副王位。彼于伯父死后,继承王位。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说明圣谛之理──说圣谛之理竟时,起恋情之比丘证预流果──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之王即是我。”

注1 黑分(kala-pakkha)一月分为黑白二部,由新月至满月之前半曰白分(sukka,or junha-pakkha),后半曰黑分(kala-,or kanha-pakkha)。

2 次之二偈与本生谭第五○七大诱惑本生谭之二六、二七两偈相同。

3 此偈与第二六三,小诱惑本生谭第三偈相同。

二六三 小诱惑本生谭1

〔菩萨=王子〕

序分

此本生谭,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一起恋情者所作之谈话。佛伴彼来至法堂问曰:“汝真起恋情耶?”答:“诚然如是。”佛云:“此等之女,自昔日即为秽净心之人。”于是佛为说过去之因缘。

主分

昔日,波罗奈国梵与为王,然彼无王子,向彼之夫人等示意祈求王子,夫人等祈愿求得王子。如此经数年后,菩萨由梵天界没,于王之第一妃胎再生。彼于降生洗浴后,为与乳而委之侍女之手,彼饮乳而啼哭,无法停止。于是又交付另他之侍女,然彼于女性之手中,即啼哭不停。于是交下仆之手,下仆抱持之间,彼即停止啼哭而沉默。自此以来,男侍者等抱彼巡回各处,饮乳时,绞乳而饮,乳房以布覆盖,对彼之口而饮。彼次第成长,然不能使女人见彼,因此,王为彼离宫院别设禅堂。

彼十六岁时,王独自思量:“予无其它王子,此王子于爱欲不稍乐,亦必不望王位,予实不善有儿运。”然有一巧于歌舞音曲之女人,具有魅惑男子使如己意之力,为一纤美舞踊之女。彼女来至王处,问曰:“王为何思案?”王说其理由使闻,女曰:“此亦无碍,大王!予对王子诱惑使知爱欲之味。”王曰:“若汝以女人之味诱惑无此欲予之王子,王子于即王位之晨,汝即成为第一后妃。”“大王!此事对予为茶饭事之易,王请勿忧。”彼女言毕,即往护卫之处:“予于早晨前来,于王子所卧禅堂之外歌唱,若王子怒时请告我,我即离去。若彼倾耳听歌,请对我说明其状况。”“谨遵台命。”诸人承诺。彼女早晨来其场所,以甜美之声歌唱。乐音不能凌驾歌音,而歌音亦不见能凌驾乐音。王子卧而闻之,翌日命更近而歌,又翌日命于禅堂中而歌,更又翌日则命立于自己近前--如此次第生来欲情之彼,从世间一般之法,知爱欲之味。“此女断不可与诸他人。”王子持剑降往街路中,追赶诸男。于是王将彼捕缚与女共同由都城追放。

二人入森林中,而后赴恒伽河下游,于一面临恒伽河,一面临于大海中间之处,作一仙居,每日度生。女坐叶庵之中,以球根及种种树根为饭食,菩萨由森林中采种种树实而归。然于某日,彼采树实出外而去,于彼不在之间,由海中之岛,一仙人为行乞于空中飞翔而来。彼见有烟而降来至仙处,于是彼女:“请坐待予煮饭熟。”使仙人就坐,彼女以媚态骗诱,使失定力,于是梵行失去。彼如折翼之鸦,不能弃彼女而去,一日之中,居于彼处。彼见菩萨归来,大急向海中逃去,因之菩萨思彼必为敌,拔剑追赶,仙人努力腾跃空中不成,落入海中。菩萨自思:“此仙人必由空中飞翔而来,而其定力已尽落入海中,今须助彼脱困。”立于海岸,唱次之偈:

    浸海水中而不沉1     自以神足翔虚空

    因与女人交会故     今尔来落大海中

    虚幻无极蛊惑者     此等女人坏梵行

    知彼堕沉入地狱     贤者皆应远避去

    此等女人持欲情3     或持财宝侍彼人

    恰似火之烧薪木     更加迅速燃彼尽

仙人闻菩萨之言,立于大海当中,恢复失去之定力,飞翔于空中,归还自己之住居。菩萨亦思考:“彼仙人持如此之行李,如负睒婆梨树之棉,飞翔空中而去,自己亦如彼得生定力,飞翔空中。”彼归仙处,伴彼女往通人里之道边:“汝请归去。”菩萨于遣送彼女后,入森林中,于精神愉快场所作一仙处。彼成仙人,修行遍处定,修得神通与等至,再生于梵天界。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说明圣谛之理──说圣谛之理竟时,起恋情比丘证预流果──佛述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对女无味之王子,实即是我。”

注1 与第五○七,参照大诱惑本生谭。

2 次下之第一、二、三偈,各各与第五○七大诱惑本生谭之第二四、二五、二七偈相同。

3 第三偈与第二六二,柔软手本生谭第三偈相同。

二六四 摩诃波罗那王本生谭1

〔菩萨=帝释〕

序分

此本生谭,是佛坐于恒伽河岸,对跋陀罗上座之威神力所作之谈话。某时,佛在舍卫城住于雨安居后,“欲济度青年跋陀罗”,由比丘众围绕,行乞到跋提之街。佛在伽提亚林中渡过三个月生活,以待青年智慧之成熟。跋陀罗青年颇有名声,为具有八十俱胝财之跋提市富商之独子。彼有三时殿,于每一殿堂住四个月,住一殿堂终了,由舞女等围绕,以示非常华美华丽,而往另他殿堂。尔时,“欲见青年华丽之状”,街中起大骚动,殿堂与殿堂之间,车轮与车轮、台架与台架成重迭之状态。

佛于彼处止住三个月后,告街中诸人曰:“予等归去。”街中诸人曰:“世尊!请明日出发。”对佛招待。翌日,准备以佛为上首之僧众,行大布施。于街之中央,搭建临时屋舍,美丽庄饰,设座席后,告知一切就绪,佛从比丘前来,坐于其处,人人行大布施。佛食事毕,以美声开始言谢。正当此时,跋陀罗青年由殿堂往殿堂移动,然是日眺望彼之非常景色者竟无一人,唯只被自己之从者诸人围绕而已。彼问从者曰:“他时,自己由殿堂往殿堂移动时,街中起大骚动,车轮与车轮、台架与台架成为重迭状态,然而今日除予之从者外,竟无一人,究为何故?”“公子!等正觉者于此街之近郊休息三个月,今日出发他往。佛食事毕,今向大众说法,街中诸人,正闻其法语。”“然则,可往彼处,我等亦将听法。”如是彼以盛饰之装饰,多数之从者相从前往接近,并立于众人之端,倾耳闻法,舍弃一切烦恼,达最上之阿罗汉果。如佛所告跋提市之富商曰:“大商人阁下!君之子着美饰者,听闻法语证阿罗汉果。因此,彼由今日出家耶?抑即为直入涅盘耶?”“世尊!予子今入涅盘,为予所不能忍,请使其出家。然于出家后,请伴彼明日来予家一行。”世尊对其之招待与以承诺后,伴其贵公子归于精舍,使受出家之具足戒,彼之两亲七日之间表示非常之敬意。

佛休止七日间后,使贵公子跟随行乞到着拘利村。拘利村人等向以佛为上首之僧众行大布施,佛食已,开始言谢。此贵公子于佛言谢时,出至村外思量:“佛不来时,我不起座。”彼于恒伽河渡场附近一树之下坐成禅定,长老比丘前来,亦不起立,于佛来时,始行立起。普通未曾开悟比丘均愤慨云:“此比丘如早出家者,见大上座来亦不起立。”拘利村人等,为佛结舟筏,佛乘舟中问曰:“跋陀罗往何处耶?”“世尊!在于彼处。”“汝来,跋陀罗!可与我等同乘一舟。”上座起立同乘舟中。当舟至恒伽河中流之时佛云:“跋陀罗!汝为摩诃波罗那王时所住之宫殿往何处耶?”“沈于此处,世尊!”普通比丘等相互争辩云:“跋陀罗上座所云他事。”佛云:“跋陀罗,汝可却梵行者等之疑。”尔时上座向佛为礼后,行神通力以指尖摘起殿堂之圆盖,彼持远达二十五由旬之殿堂飞腾于空中。彼之飞腾,对住于殿堂之下诸物因破殿堂而显露自身。而殿堂由一由旬、二由旬、三由旬持升于水上,于是前生彼之亲族人等,因对殿堂之贪欲,于殿堂中再生为鱼、龟、蛇、蛙,随殿堂之上腾,回奔落于水中。佛见彼等跌落云:“跋陀罗!汝之亲族等均已困惫。”上座闻佛之言,放下殿堂,复归原处。

佛渡至恒伽河对岸,于恒伽河岸上设座。佛于所设优美之座上,恰如朝阳之放光而坐。于是比丘等向佛问曰:“世尊!彼殿堂为跋陀罗上座何时住居者?”佛云:“彼为摩诃波罗那王时。”佛为说过去之因缘。

主分

昔日,于毗提诃国之弥絺罗有修罗脂王,其子亦曰修罗脂,又其子曰摩诃波罗那。彼等得此殿堂,然为得此,斯有前业2。父子二人以芦与乌昙跋罗树之木材为辟支佛建造叶草庵以为住居--此本生谭之前生事件之一切将于Pakinnaka-nipata〔第十六篇〕之善喜王本生谭〔第四八九〕中说明。

结分

佛说此过去之事后,现等觉者唱次之偈:

    钵罗拏那此王名     彼之楼阁黄金造

    十六射程幅员广3     人云高达千射程

    一千射程分百阶     幢柱皆饰黄金造4

    彼处七组为歌踊     中有六千歌舞者

    跋陀罗!

    尔所语之事     昔日斯有之

    时我为帝释     尔曾为奉仕

尔时普通之比丘等疑云皆晴,佛述此法语后,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摩诃波罗那是跋陀罗,帝释实即是我。”

注1 可与第四八九,善喜王本生谭及Divy.P.57参照。

2 “斯有前业”原文为 Pan’assa,今依异本 Pana idam 之所云。

3 “射程”为箭所到达之距离。注云:射程量有二十五由旬。而此宫殿之幅员为半由旬。

4 “黄金造”(haritamaya)注释解为黄色摩尼造。

二六五 箭本生谭

〔菩萨=森林护卫人〕

序分

此本生谭,是佛在祇园精舍时,对一失精进力比丘所作之谈话。佛向彼问曰:“汝真失精进力耶?”答:“诚然,世尊!”佛云:“比丘!汝于导悟之教,如斯而出家,何以失去精进力耶?昔之诸贤者,处于未能导悟之地位,尚不失精进。”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。

主分

昔日,波罗奈国梵与王治国时,菩萨生于森林护卫人之家。年长有五百人之诸人相从,为护卫人之首领,于森林入口处一村度日。彼取薪金,使人人安全通过森林。

然于某日,住波罗奈队商首领之家世者,与五百之车到达其村,彼呼菩萨云:“与君千金,使予安全通过森林。”“甚善。”由彼手中接取薪金,既得薪金,彼即为商人提供性命。彼引导商人入森林中,但来至森林正中之处时,为五百之盗贼所袭。其它诸人,一见盗贼,即平伏爬行,护卫人首领只其一人扬声跳起,飞奔打斗,追散五百盗贼,而队商首领之家世者,竟由危处无事通过。商人通过危处之对面,使336 队商露营张幕,对护卫人之首领招待种种美味饭菜,自己亦用过早餐,于是安乐坐定,与彼交谈。“君于诸强盗贼每人手执凶器,袭来之时,云何理由不起少许之恐怖心?”彼一面讯问而唱第一之偈:

    汝见弯弓放疾箭     手执油洗之利剑

    如斯危险死现前     如何尔身不僵直

护卫人之领首闻此,向商人之领袖唱二偈:

    汝见弯弓放利箭     手执油洗之利剑

    如斯危险死现前     数多大喜予自觉

    予心生喜战胜敌     予之生命已先弃

    生命牵心之勇者     勇猛之业不可为

如斯彼于箭如雨降1之时,且对己之生命全然无有欲望,以此为勇者之业得遂使彼知之而送队商之领袖登程后,彼亦回归自己之。彼积布施等福业,随业而往去处。

结分

佛述此法语后,说明圣谛之理一一说圣谛之理竟,失精进力比丘证阿罗汉果一一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:“尔时护卫人之领袖实即我是。”

注1 “降”原文为 vassanto,今读为 vassante。